校友名人堂2021接受提名!

作為教育家,我們自豪地見證我們的校友飛黃騰達,能夠公開表揚您對社區的貢獻以及個人成就,我們亦與有榮焉。

2020年成立的校友名人堂表揚了首屆獲獎的三位年輕校友:優秀電影製片陳信怡(上海耀華古北校區2015年畢業生)、全情投入為耀中耀華學生當導師的佘日源(香港耀中1998年畢業生)以及無私貢獻發展中國家的志願者未花 (上海耀中浦西校區2010年畢業生) 。他們三位均展現了耀中耀華關愛及服務全球社區的高尚精神。

您認識其他在生活及工作表現超群的校友嗎?請即提名他們,讓我們一同表揚耀中耀華校友的非凡成就。

提名表格:https://forms.office.com/r/KeW6anpenH

評選準則

專業成就及認證

  • 在他/她從事的專業或其他努力範疇的傑出成就
  • 因他/她的貢獻獲頒贈的認證及獎項
  • 在他/她的領域展現的領導力及影響力

社區服務(全球或本地)

  • 在社區或人道組織擔任志願領導角色
  • 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的重大社區服務及貢獻

支持耀中耀華社區

  • 透過善舉支持耀中耀華倡議的行動
  • 參與志願服務支持耀中耀華學校和校友社區的發展
  • 作為耀中耀華學校的擁護者

 

附加資料

  • 任何不屬於以上類別的資料,如個人成就、領導魅力或個性

提名程序

  1. 畢業或離校至少五年的耀中耀華校友有資格獲得提名——我們界定耀中耀華校友為曾於耀中國際學校或耀華國際教育學校就讀超過一年的學生。
  2. 以下人士及組織均享有提名權:
    遴選委員會
    b. 耀中耀華校友
    c. 現職或前耀中耀華雇員
    d. 學校社區成員
  3. 每位獲提名人士提交一份提名表格。提名人可提交多於一項提名。
  4. 填妥提名表格,並於2021年7月15日或之前在網上提交,有關獲提名人士才有機會於楚珩日前當選。填寫的所有資料必須真確無誤。

2021耀中耀華線上校友周

延續去年活動的成功,機構資源拓展部將於6月9至12日舉辦一年一度的耀中耀華線上校友周﹗我們邀請了全球各地一些擁有專業資格的校友,來分享他們在大學和職場的親身經歷。

 

6月9日(星期三)下午4時30分至5時15分

新冠時期留學生涯

Alessandro Davidoni先生    上海耀中2017年畢業生

對任何國際學生來說,離鄉別井負笈海外大學的適應是極大衝擊的體驗,而疫情帶來的不明確因素使這個歷程更令人氣餒。但Alessandro覺得生存之道很簡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留意自己的精神健康,將對您的學業成績有正面的影響。Alessandro分享他如何在大學及線上廣交朋友,以及與家鄉的親朋維繫及增進關係。

其他資歷:

  •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商科學士(主修OBHR及國際商業)
  • Odgers Berndtson研究員
  •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AMS義大利學生會主席兼聯合創辦人
  • 為人才關係雲端軟體公司IntraWorlds提供顧問服務

 

6月9日(星期三)下午5時30分至6時15分

關於職業發展的五堂課

張淞銘先生    香港耀中2014年畢業生

由替人解決問題的初創企業到物業代理,淞銘走過了好一段路。畢業於香港大學工商管理系,淞銘是世界知名地產公司CBRE的國際住宅物業代理。除了受聘於新世界發展集團,他亦是獲獎初創機構「軟膳點」的早期聯合創辦人,為長者及吞嚥困難的患者提供特製餐點及送餐服務。淞銘將會與學生分享他對在職業成長及創新實驗的洞見,為學生未來各自的職業路向點燈引路。

其他資歷:

  • 在社會創新事業、初創企業、商業發展、行銷及活動策劃有廣泛經驗
  • 新世界中國地產有限公司行政辦公室助理

 

6月10日(星期四)下午4時30分至5時15分

法律界抱負及階梯

李曉亮先生    香港耀中2004畢業生

曉亮是競爭事務委員會(香港) 法律部(訴訟)主管,審視所有提交競爭事務審裁處及其後上訴的執法行動。競爭法在香港是相對新的法律範疇,為了讓大家容易理解,他會分享其專業的基礎知識,並解釋在云云的法律範疇中他如何選中這一個。從大律師到監管工作,曉亮會為追求法律職業路向的人,分享他從這廣泛領域工作得來的洞見及建議。

其他資歷:

  • 香港大學法律碩士

 

6月10日(星期四)下午5時30分至6時15分

未來世代的新職業技能

施琨琪女士    香港耀中2008年畢業生

2020年疫情和經濟下滑的雙重打擊影響數以百萬人的生計,亦催化了職業「新時代」的來臨。琨琪是國際教練聯合會的會員,並完成了牛津大學(持續教育部)的心理學入門課程。琨琪擁有十年在企業提供專業服務的經驗,擔當教練為很多年輕的成人排解職業及人生的疑難。她會分享對新興技能的洞見,在未來五年當工作及企業生活模式重新調整時,那些技能可以大派用場。

其他資歷:

  • 國際教練聯合會朋輩教練:指導專業人士、首次擔任領導的人、部門主管、區域主管提升工作表現及個人幸福感
  • 職業導師;專注由大學轉戰職場的適應課題

 

6月11日(星期五)下午4時30分至5時15分

企業環境、社會與管治

李詠詩女士    香港耀中2008年畢業生

2018年,對影響地球的環境及社會問題有濃厚興趣的詠詩,到香港大學修讀企業環境管治碩士課程。學成後,她迅速全情投入幫助公司實現可持續發展,給予客戶有關可持續策略發展和實施的意見,尤其在可持續發展議題的數據分析中發揮其專業,展示企業如何在不同階段的增長中善用環境、社會與管治(ESG)數據。

其他資歷:

  • The Purpose Business可持續發展顧問
  • 洛杉磯南加州大學傳理學學士

 

6月11日(星期五)下午5時30分至6時15分

爭取聽眾的策

馮曉彤女士    香港耀中2008年畢業生

你可曾發現你自己以及億萬市值的跨國企業都是同一個網絡平台的過客?在觸手可及而且日益縮小的世界,每個人都成為某種形式的「營銷者」。擁有十年行銷經驗的曉彤,將分享她對社交媒體現象及傳訊策略的獨到見解。

  • 凝動香港體育基金高級市場及傳訊經理
  • Nike香港及上海品牌及市場經理

 

6月12日(星期六)下午1時至1時45分

辦公室的最佳位置

鄭巽然女士    香港耀中2009年畢業生

瑜伽令巽然終於可以有一晚安睡,學了十分鐘冥想,她在晚上就再沒有輾轉反側。自此,她便全情投入這項藝術,並鼓勵身邊親朋戚友練習瑜伽。瑜伽讓人有種正面的自我反省意識,巽然繼續從中學會做個勇士,而不是懦夫。跟她上一節實用課就能學會如何在工作枱前練習瑜伽,舒緩來自大型項目或考試的日常壓力與負擔。不管您是學生還是專業人士,都不要錯過這個學習減壓秘訣的機會。

其他資歷:

  • 全職註冊瑜伽導師
  • 兒童瑜伽導師
  • 產前及產後瑜伽導師

 

6月12日(星期六)下午2時15分至3時

博士

黎宏駿博士    香港耀中2009年畢業生

宏駿現職香港天文台天氣預測及警告服務科高影響天氣組的科學主任,負責整合本地天氣預測及發出天氣警告。宏駿會分享他做博士生的經驗,及如何成為天氣專家。

其他資歷:

  • 劍橋大學氣候科學博士
  • 英國皇家氣象學會院士

 

6月12日(星期六)下午3時30分至4時15分

IB文憑到創建Minecraft

林立平先生    上海耀中2012年畢業生

立平創辦了一間遊戲設計公司,及後與微軟緊密合作,設計具教育意義且成功的Minecraft遊戲。這個伙伴關係讓他可以與有才能的人合作,為全球玩家建立共同擁有的大師級作品。作為一名新興並成長中企業的行政總裁,立平將會分享IB文憑課程及高等教育如何裝備他,讓他獲得知識和技能,在一個活潑多變的行業中出類拔萃。

其他資歷:

  • 創辦初創企業林氏創藝,並伙拍微軟設計Minecraft
  • 佩柏戴恩大學國際商業學士

請透過這個連結填妥登記表格,不要錯過機會從我們才華洋溢的校友獲得啟發!

尋找失落耀中耀華校友﹗

耀中及耀華將於2022-2023學年踏入新里程——九十周年。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希望與全球校友重新聯繫,一同慶祝耀中歷史上這個振奮時刻﹗

任何在耀中國際學校/耀華國際教育學校就讀一年或以上的學生就是我們的校友。多年來,您可能移居到不同的國家,或者在進入人生不同階段時更改了電郵地址。無論您身在何方或專注何事,您永遠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校友。

請即更新您的聯絡資料,您便有機會贏取大獎﹗只需透過以下連結填寫電子表格。

有關九十周年的更多精彩消息即將公布,密切留意﹗

耀中校友發起全球最大開放科學藥物研發工作「登月計劃」,探尋新冠療法

"科學家的探索就像是一個無知的小孩,不斷有求知的好奇心,試圖解答那些暫時解答不到的事。 別怕問問題,不要停止問問題。 問一個好的問題,勝過找到好的答案,科學和人生都是如此。 這是耀中帶給我最深刻的印象。"

——香港耀中校友Alpha Lee寄語學弟學妹

▲Alpha Lee的科學探索之路

去年3月,新冠疫情開始在全球加速蔓延。 劍橋大學物理系溫頓研究員Alpha Lee正在美國家中網路辦公,突然刷到一條推特:英國"鑽石光源"(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的科研團隊已經篩選出一個化學分子片段,它能和冠狀病毒的一種主要蛋白酶有效結合,是最有希望開發抗病毒藥物的蛋白質靶點之一。

Alpha意識到:雖然身處家中,無數科研專案被擱置,但全球仍有成千上萬的化學家,還在為研發新冠藥物而努力。 而他所能貢獻的,就是以低成本盡可能加速這一進程——幾個月前,他剛剛在美國創辦了PostEra公司,並出任首席科學官,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法繪製化學合成路線,加快生物製藥

冠狀病毒療法登月計劃「COVID  Moonshot」(www.postera.ai/covid)專案應運而生。 發起近一年來,全球科學家提交了1.5萬餘份化學分子設計創意,其中1617個進入合成和測試。

▲Alpha(右一)與PostEra創始團隊在一起

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最優越的人工智慧演算法,最強的有機化學物合成實驗室...... 在Alpha看來,Moonshot之所以能凝聚如此多全球最優質的資源和智慧,就在於「完全的數據開放和無專利或智慧財產權限制」的公益性質。

"科學家都崇尚人文精神,能夠發揮所長説明到越多人越好,尤其在這個全球危難關頭,大家都願意分享數據,以及成功和失敗的經驗。"

如果要追問這份科學的驅動力和責任感的由來,Alpha會毫不猶豫地提起自己的母校,"我從小學一年級到中學畢業,都是在香港耀中度過的。 可以說,科學和人文精神的薰陶,都是耀中為我打下的基礎!  Alpha笑說」。

 

"不怕問問題"

在帶領Moonshot專案的過程中,Alpha的思緒不時飄回2003年的「SARS時期」,身在香港,每天聽著耀中老師「勤洗手」的叮嚀,不知可以對此多做些什麼。

▲Alpha在香港耀中畢業禮上與校監陳保瓊博士的合影

轉折點出現在六年級,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被引入課堂。 班主任Paul Humphrey老師佈置一個研究課題,讓學生回家自行查閱資料,再將發現和心得帶回課堂分享。 這種問題導向的探究性學習方法,一下點燃了Alpha的學習熱情。  Humphrey老師總是告訴學生,做任何研究都不是為了一個number(成績),或者打敗哪個人,而是今天的自己打敗昨天的自己,不斷挑戰和進步。

進入中學,Alpha的「火花」落在化學學科上。 幸運的是,他又遇到另一位良師益友——退休教授Bo-Long  Poh博士,教授他IB和ALevel化學。 那時的Alpha沉醉於化學的奧秘,時常抓住午飯時間不斷請教,其中不乏大學學習的內容,甚至包括老師的研究領域超分子化學合成。

"很多問題看似平凡,越深入發現越難,不怕回答不了,重要的是保持發問的熱情。  "Alpha回憶,Bo-Long老師從不急於給出簡單的答案,耐心地鼓勵他追根問底,理解事物究竟為什麼會如此發生,當他自己不確定時,還會回家查閱資料研究,"他啟發我如何做學者,我現在也會這樣去帶我的學生。  "

從Bo-Long老師身上,Alpha不僅看到真正的科學精神,也就是對真理的熱忱,同時還有品格教育中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像這樣奉獻個人時間回應學生的需要,"在耀中的教育中,科學、人文、品格教育從來都是不分家的。  "

 

科學無止境

對於化學的熱愛,最初緣起於對火焰、泡沫等化學現象的好奇,後來Alpha則越來越意識到:從生物醫藥到塑膠材料,生活中的許多部分都關乎化學反應的控制。  "希望能借助化學説明到很多人",這個志願將他引向了物理和數學理論工具。

2013年,Alpha以專業第一的成績從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化學系畢業,而後在牛津大學數學研究所深造,再度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數學建模和科學計算理學碩士學位,僅僅過了兩年又獲得博士學位。

此後,他相繼以哈佛大學富布賴特學者和喬治F.開利研究員的身份,完成博士學位課程後工作。  2017年起,他開始在劍橋大學帶領自己的研究組,開展藥物化學、材料物理和機器學習的交叉領域工作。

從數十人的研究組,到如今和上百位全球科學家密切合作,Alpha對在線會議溝通的"新常態"下高效的國際分工合作感到十分自豪。 比起依託實驗室的科學家,他更慶幸自己帶著一台電腦就可以工作自如。

最令他遺憾的,莫過於"后SARS時期「商業製藥的困境。 危機一旦平息,缺乏市場激勵的前景,藥物開發就會停滯——2003、2004年國際學術期刊中發表了多個SARS病毒藥物和化合物的論文,Moonshot專案對它們進行重新合成測試,發現對抗擊COVID-19同樣有效。

▲展示全球各地機構、組織和高校對Moonshot專案貢獻的地圖

"如果當時的學者或藥廠能堅持繼續研發下去,就不會有新冠疫情,也不會有幾百萬人喪生。  2010年的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CoV)也是重蹈覆轍。 我們的團隊覺得,如果再損失這次機會,就真的不行了。”

Alpha希望,"開放科學"範式的轉變,能夠使得社會對健康的投資與商業利益脫鉤,幫助創造更多新的抗病毒藥物和抗生素。 目前,要控制新冠病毒流行,疫苗、藥物、公共衛生三管齊下,缺一不可。 病毒和製藥是一場無止境的鬥爭,需要新藥的不斷進步。

我們相信耀中耀華校友這種終身探究的精神會在不久的將來為人類健康福祉帶來突破性進展。

*想知道更多Alpha的故事,歡迎點擊以下連結收聽Alpha在英文播客節目中娓娓道來

https://apple.co/2NKHPBh

一App在手 校友聚頭

好消息﹗2021年有好消息﹗我們的校友平台Yewtopia正式登陸手機﹗只要安裝手機應用程式,你就能輕易透過Yewtopia與校友聯繫。
以後不用拿出沉重的平板電腦,也能隨時隨地與校友問好。按一按手機,盡享所有Yewtopia福利及功能。 立即拿起手機下載Yewtopia app﹗

下載程序:

請IOS用戶在機構名稱位置輸入“Yew Chung Education Foundation”
&
請安卓用戶在安卓應用商店內搜索“Yew Chung Education Foundation” 下載使用

登入Yewtopia,即可:
• 透過我們的指南,擴展你的網絡,並與朋友聯繫
• 透過在線指導計劃帶來正面影響
• 加入我們的專業及特別興趣小組,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你的經驗
• 享受更多校友福利,包括透過我們的商業指南取得折扣優惠

拿出手機展開美妙的校友旅程吧﹗

悼念北京耀中2011屆畢業校友Keith Kwek先生的離世

我們懷著沈重的心情通知您,Keith於2020年12月20日突然意外離世。

所有有幸與他共度時光的人,我相信你們都會認同,他總是那麼體貼、快樂,對身邊的每一位都很無私。最重要的是,它不僅僅是一個校友,更是一位家人、一個榜樣和一位我們永遠的朋友。他擁有著我們能夠想像的所有優點。

這個令人悲傷和震驚的消息對於任何認識Keith的人來說都是很難接受的。他現在去到了一個更好的地方,但是他的笑聲、喜悅以及他帶給我們的所有積極性將繼續影響著我們。願你安息。

Keith先生的家人設立了一個紀念網站 (https://www.kudoboard.com/boards/iSD31BWi) 歡迎你與我們分享你和Keith的回憶、照片或故事,幫助我們度過這段艱難的時光。

悼念香港耀中前小學部副校長陸兆平博士的離世

讓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悼念香港耀中前小學部副校長陸兆平博士的離世。

陸兆平博士曾於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擔任本機構的小學部副校長,致力於國際教育發展工作。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不僅性格堅強樂觀,工作認真,同時還待人熱忱、關愛。特別是對待學生亦是如此,在她的眼裡沒有壞學生,她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生身上,耐心指導他們。因此,儘管陸博士在耀中的工作的時間不很长,她得到不少學生及同事的愛戴。

她一生都參與香港教育有關工作,包括在教育司署任職首席課程主任,直資學校校長,及資訊科技專業團體的義務工作等,為香港教育界付出良多。

陸兆平博士不幸於2020年11月22日在英國病逝。願她安息,我們永遠懷念您!

陸博士的家人也設立了一個紀念網站(https://www.mirandalukmemorial.com/),來表達哀思和懷念。訪客也可以在這裏,訴説您們的心情、回憶、與她交往的故事,這將會給予大家極大的安慰,撫平心中的愴痛。在此感謝賓客的來訪和留言。

1200人,98場工作坊! 2020耀中耀華教師專業發展日三大亮點解讀!

線上環境下,什麼類型的學習活動最好?
如何為學生挑选和製作最合適的線上學習素材?
線上環境下,如何評估學生的作業?如何追踪學生的學習進度?
如何讓學生在虛擬環境裡與“人”保持聯繫?
如何創造最佳的線上和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
……

疫情下,以上教學難題接踵而至,耀中耀華教育者苦心探索數月,困惑有時,興奮有時。

運用科技適應突變近一年,我們發現:

○ 線上和線下的混合教學是耀中耀華推崇的學習共同體的組成部分,在科技已融進課程計劃和實踐的前提下,這種獨特的協作方式能給予學生和教師更大的彈性。

○ 學生才是學習的中心,教師是促進者,混合的學習模式不僅讓學習不再局限於四面牆的教室內,更進一步突破時空地域界限,使學習無處不在、無時不刻。

這樣的教育變革方向耀中耀華胸中早有丘壑,只是疫情讓進程加速。

是時候總結和分享經驗了!

一為同儕交流,提升專業水平;二為未雨綢繆,在下一次危機到來之前做足心理、概念和方法上的準備。

2020年11月27至28日,來自耀​​中國際學校和耀華國際教育學校12個校區的1200名中外籍教師,參加了由耀中耀華機構課程與專業發展部(Curriculum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ivision,下稱“CPDD”)組織的主題為“線上學習”的教師專業發展日。


教育總監Robert Horton博士主持第一天活動

首日兩場主演講, 60場平行工作坊,與會者交流的正是一月以來在線上學習和混合教學中走過的彎路,發現的門道。

專業發展日第二日的活動,脫胎於機構中方教師交流營,暌違六年後,也首次採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舉辦模式。


CPDD林同飛博士主持第二天活動

規模形式 史無前例

總控制台和總主持設在香港耀中,其餘11個校區均為平行分會場。

教師在集中聆聽主演講之後,便可選擇進入虛擬教室,使用各自電子設備,通過在線教學軟件ClassIn參加預先報名的平行工作坊,與主講人和參會者的交流瞬間突破地理限制。

活動主要策劃者和協調人之一CPDD林同飛博士介紹:“這樣的規模和形式在機構史無前例。”

兩日議程中,第一天的討論圍繞“線上學習”,主辦者希望向老師提供機會分享在線及混合學習的實踐經驗,使1200位中外老師對這種學習方式的本質有更深理解,讓未來的教學更有效。

第二天的活動則以“學習中文”和“用中文進行學習”為主線。

參與者是350名華籍教師, 三個時段內舉行了38場工作坊,這意味著每九名老師中就有一位主講人,也凸顯耀中耀華中文課程和中文教學的強大實力及深厚傳統。


▲在不同校區參加活動的教師們

機構首席教育總監呂子德博士認為,幫助教師進步最好的方式就是同行間的交流和互動。 “我們的工作坊密度高,參與分享的老師比例也高,有資深的特級老師,也有初出茅廬的年輕老師,任何老師都可以報名,不是論資排輩”,呂博士自豪於活動的開放。

話題廣度 令人瞠目

機構相信耀中耀華老師自主、專業、樂於分享,工作坊的主講人有校區推薦,也有毛遂自薦,CPDD提供方向,內容只要符合主題即可。

教師個人的創造力被激發後,集體的力量開始顯現。當12個校區集結號吹響,一幅展示耀中耀華機構整體教學智慧的圖景在眼前鋪開,教師們對線上和混合教學探索維度之豐富令人瞠目。

看看工作坊話題吧!

以議程第一日為例。 60場工作坊分四大類主題:課堂策略和工具、課程規劃和發展、管理及其反思以及社區共建與福祉。

然而,從來不是為了豐富而豐富,“我們是在專注辦好教育的前提下,舉行這樣的大型內部交流工作坊,”呂博士強調。

重磅嘉賓 提升深度

林博士介紹,CPDD 8月開始與各校區聯絡,鼓勵老師投稿,至11月中確定內容,期間獲得IT部門傾力支持,搭建活動報名網站,測試ClassIn運行無阻,與每一位分享者進行線上彩排,“過千人在線,基本上沒有出現大的技術問題,體驗非常流暢,我們很感謝IT同事和CPDD負責技術對接及協調的同事,”呂博士說。

技術的成熟也讓跨洋對話成為可能,而這也成為本次活動的又一大亮點。


▲教師在虛擬教室參加工作坊

格拉斯哥大學教授Nicki Hedge在英國家中直播,這場主演講的焦點是“信任”。

她認為,動盪時期,信任比科技更重要。教育工作者應信任自己、同事和學生,不忽視自己和他人脆弱的一面。她期盼特殊時期增進的信任感,能加強教學法的發展,讓校園更為融洽,以追求更理想的教學成效。


格拉斯哥大學教授Nicki Hedge演講中

另一位主演講嘉賓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羅陸慧英則用紮實的香港本地學校研究數據,引領我們思考如何超越混合模式,應對“新常態”。


羅陸慧英教授與Robert Horton博士對話

教授介紹了由她主持的“數碼素養 360 ”計劃的最新研究成果。

該研究的重點是停課對香港學生、教師和學校帶來的衝擊,羅教授的研究發現家庭支持以及多層次、多學科的協調領導對成功開展線上教學至關重要。


老師們觀看羅陸慧英教授的演講直播

壓軸演講來自香港耀華國際教育機構主席葉國華教授。

葉主席從他六十年前成為老師講起,將個人生命、機構發展、教育特點和教師角色置於中國歷史文化的大脈絡下檢視,以極具感染力的語言道出了耀中耀華的辦學情懷和對教職員工的期望。

“朝聞道,夕死可矣”,酷愛閱讀的他,勉勵老師將讀書作為終身志趣,要將耀中耀華的學生培養成為不受灌輸、能夠全方位、多角度思考,擅技術,又不會被工具綁架,具有人文精神的新一代優秀公民。


機構主席葉國華教授演講中

正如耀中耀華行政總裁兼校監陳保瓊博士在開幕致辭中說道,新冠疫情迫使我們開拓思路,通過一系列線上工具,我們迅速適應了新模式。然而,教育變革的道路阻且長,我們雖已選定方向,但漫漫長路仍需吾等上下求索。


行政總裁兼校監陳保瓊博士致辭

表彰人類努力的卓越成就

首席機構發展與市場總監給耀中耀華社區的話

這是充滿挑戰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為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我們的新學年仍有一個豐碩的開始。

今年的楚珩日對校友社區來說特別有意義,因為我們頒發了首屆耀中耀華校友名人堂的獎狀,這項殊榮為要表揚出色的校友,他們作為品格高尚、滿有愛心的世界公民,充分表現耀中耀華的價值觀。我們的創辦人曾楚珩女士——非凡的教育先鋒、影響時代的傑出女性——相信逆境能塑造品格,這亦是我們面對新冠肺炎及努力繼續生活的信念。

校友陳信怡女士(上海耀華古北校區2015屆畢業生)令我們自豪,這位優秀的年輕導演不斷提醒我們,全球議題與我們所有人息息相關。另一校友佘日源先生(香港耀中1998屆畢業生)是傑出的企業家,他不單調動資源協助YCCECE的發展,更成為學生的導師。還有校友未花女士(上海耀中浦西校區2010屆畢業生)全心全意投入義務工作,遠赴極度落後的國家,協助提高人們對食物安全及環保意識。他們的領導才能啟發人心,令世界變得更美好。

我們耀中耀華及幼教學院的校友網絡幫助畢業生建立強健的聯繫,而我們的慈善文化鼓勵我們透過捐贈及做義工回饋社會。

2020年起伏動蕩,疫情卻激發了我們最好的一面,堅定了我們服務社會的決心。我們這個團結的校友群體將繼續為世界帶來正面的影響。

香港校友會分會成立啦!

繼今年年初成立上海校友會之後,我們很高興地宣布香港分會成立!

本分會由一群敬業的年輕夥伴組成,他們願意為該城市的YCYW校友社區服務。他們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和服務,在香港建立起強大的社區網絡,從而將我們的校友,學生,同事和母校聯繫起來。

參加11月12日晚上7點香港分會主辦的虛擬品酒會,與我們的核心委員會成員見面吧!

報名聯繫: secretariat@alumni.ycef.com

陳政匡,會長,香港耀中2009屆畢業生
陳政匡是香港一家國際律師事務所投資基金團隊的律師。他曾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攻讀法律學位。自2019年以來,陳政匡一直擔任YCYW全球校友顧問委員會的香港代表。
鍾興龍,副會長,香港耀中2008屆畢業生
從耀中畢業後,鍾興龍在悉尼大學學習健康科學和健康護理管理專業。現任香港一酒窖有限公司董事。
黃浩麟,秘書,香港耀中2008屆畢業生
黃浩麟畢業後就職於國際公司,包括Hilti和Google。目前,他正在為家族企業工作。黃浩麟很高興在本屆校友會中任職,非常期待與其他校友見面。
薜正睿香港耀中2005屆畢業生
薜正睿是香港一家國際離岸律師事務所公司和基金團隊的事務律師。他具有香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律師執業資格。
奚家祺,香港耀中2014屆畢業生
奚家祺是香港一家多資產投資公司的私募股權團隊的投資分析師。他獲得了劍橋大學的經濟學學位。